3月26日—27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刘吉平教授带领团队赴广西柳州开展春耕备耕科技服务,通过技术指导、专题培训等方式助力当地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吉平在柳城县凤山镇桑园指导桑树青枯病防控工作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员,刘吉平教授带领研究生赵晓荣、刘苑凌以及与广西农业科学院柳州分院贝建设副院长、广西桑蚕创新团队柳州综合试验站覃耀冠站长等一行首站抵达柳城县凤山镇对河村。在与广西柳州蚕桑专家的实地考察中发现,凤山镇主推的桑蚕品种“桂蚕8号”虽强健好养,综合抗性优于同期的“两广二号”,但老百姓还是喜欢养“两广二号”。
刘吉平教授一行与“头雁”学员乔爱珍、覃黎云合影
针对这一产业痛点,团队专家与对河村蚕桑合作社的养蚕带头人陈东日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良种配良法,‘桂蚕8号’龄期比‘两广二号’长半天左右,5龄期快熟时要多喂半天桑叶,避免过早添食蜕皮激素催熟”的建议。针对曾受青枯病严重危害的百亩桑园,刘教授团队现场开出抗青枯病品种+轮作制度+精准管理的综合药方,使该村的桑园青枯病病害发生率从35%降至2%以下,为桑园的青枯病防控提供了科技样板。
随后前往广西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乔爱珍负责的柳城广柳中药材有限公司调研,团队发现公司收购和加工的中药材品种很多,但以桑白皮最为亮眼,桑根、桑白皮等的提取物在抗菌药用领域应用潜力非常广阔。“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蚕桑种养大省,桑树药用功效开发利用,这不仅延伸了蚕桑产业链,更为桑树多元化利用开辟新路径。”刘吉平教授指出。通过与“头雁”学员乔爱珍的技术交流,双方就“桑叶养蚕与中药兼用”模式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合作推进科普和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
刘吉平教授在鹿寨县寨沙镇东马村为当地农民做技术培训
3月27日在鹿寨县寨沙镇东马村举办的专题培训中,刘教授团队系统讲解蚕病的发生与防控、桑树健康栽培技术及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等,65名参训农户现场观看了刘教授提供的桑树病虫害图片和病样实物资料。刘教授教的‘听闻看吹摸五字蚕病鉴别法’和‘苗地肥管控的桑树科学种养套餐’特别实用!参训的村副支书陈雪梅表示。
此次科技服务是华南农业大学“头雁”项目的重要实践,通过专家+基地+农户的技术传导模式,累计解决产业难题5项,培训养殖大户和技术骨干80余人次。刘吉平教授表示,团队将持续深化粤桂两地的校地合作,通过品种改良、模式创新等科技手段,助力柳州打造“中国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来源:南方农村报
https://news.nfncb.cn/yaowen/48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