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在广州举行。活动现场举办了广东省创业政策宣介暨创业经验分享会,其中圆桌沙龙“大学生创业机遇与调整”环节,广州趣乡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19级研究生王帅彬畅谈创业历程——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华农的学子们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的动人画卷。
王帅彬(右一)在活动现场
返乡创业:瞄准传统农业痛点,开启电商助农征程
“面对农业几十年处于较为传统的种植模式,我在大学之初就有着未来以自身专业助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责任担当。”王帅彬,这位从乡村走出又回归乡村的大学生,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农村大地的炽热情感。在母校求学期间,他深入粤北山区开展社会实践,目睹了传统农业“三缺三低”的发展困境——缺技术、缺品牌、缺渠道,导致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低、产业抗风险能力低。
“农户种养的黑山羊因缺乏科学管理,成活率不足60%,优质农产品因无品牌只能低价贱卖”,这些场景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也点燃了他创业的决心——“乡村振兴必须从产业链升级入手,用技术、渠道、品牌、人才赋能”。
在华农学习时,王帅彬参与了涉农经营创新能力提升初创班培训,接触到众多涉农企业后,他发现,“它们普遍存在着缺乏电商销售渠道的痛点,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没能搭上电商快车以促进农产品销售增长。”由此,“新媒体+农业”的创业思路应运而生。2020年1月,他带领5名同学注册成立广州趣乡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毅然踏上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乡村创业征程。
创业初期,资金短缺成为团队面临的最大难题。王帅彬紧紧依托华农创新创业学院的资源优势,通过学校推介,结识了不少涉农企业,将其发展为客户,积累了第一桶金。同时,积极参加“赢在广州”、广东省众创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不仅获得了奖金支持和项目曝光,还借助大赛的后续跟踪服务解决了办公场地、项目融资等诸多问题,使企业逐步走上正轨。
趣乡村初始校园团队(右三为王帅彬)
随着产业布局的深化,趣乡村团队发现农业产业的症结在产业链上游。“乡村振兴不能只做‘搬运工’,而要做‘建设者’,团队决定从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渠道拓展、人才培养四个维度重构农业产业链。”王帅彬说道。
2022年,团队从广州转向广东偏远山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与华农动物科学学院刘德武教授团队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创立广东领头羊农业公司,聚焦黑山羊智慧养殖。在技术研发和基地建设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提高产羔率、存活率、快繁等行业难题。团队通过坚定不移地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华农数信学院研发数字化、智慧化养殖设施设备,联合农学院开展种养循环模式,成功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打造“云上连山”区域品牌,创新“直播+短视频”营销模式,是趣乡村团队的一大创举。他们建立起政府搭建平台、高校技术支持、企业市场运作、专业团队运营的模式,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的电商流量,成功举办连山农产品好物节等直播活动,培育出广东省首个县域网红团队。疫情期间,通过“云端助农”模式累计销售农产品超亿元,助力连山获评省级电商示范县。
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
王帅彬团队建成全省首个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研发出国内首套黑山羊数字化测定系统,建立起“全自动生长测定+环境智能监控+精细饲养管理”三大智慧养殖体系。每只羊佩戴电子耳标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通过AI视觉识别系统自动采集生长数据,配合抗病品种培育,使黑山羊出栏周期缩短30%,疫病发生率下降60%。目前,基地年出栏量达4000头,年度综合营业额达1000万元,入选广东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成为全省首家供港冰鲜黑山羊养殖基地。
政校企联动模式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样本
“学校为我们创业团队提供了‘娘家人’的有力支持,在资源对接、人才支持、技术支撑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王帅彬介绍,在创业过程中,华农专家团队在黑山羊育种、种养循环、数字化养殖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公司获得的广东连山山羊科技小院、永根科技站等平台,源源不断地为产业发展输送人才。学校在基地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每年输送5名研究生参与技术研发。王帅彬认为,“从长期来看,这些研究生未来将是我们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也为我们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王帅彬与团队学生交流
广州市人社局等政府部门也为团队提供了大力扶持。20万元大赛项目奖金、入驻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全方位的专家资源跟踪服务,在政策项目申报、渠道资源对接、项目融资等方面给予了实质性帮助。政府和学校协同合作,政府协调用地、项目资金、民事等问题,学校提供资源对接、人才支持、技术支撑,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王帅彬的创业实践,构建了“电商孵化-科技养殖-品牌运营”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了“高校+企业+农户”的协同创新模式,带动15户农户发展标准化养殖,年用工超千人次,户均增收3万元。这种“高校科技赋能+政府政策扶持+企业市场运作”的创新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对于怀揣梦想投身乡村振兴创业的青年,王帅彬认为,“当前乡村振兴政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人才短缺、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挑战。”他鼓励青年们“坚定信心,抱团发展,做长期主义者和‘六边形’创业者”。在项目选择上,可选择快速试错、成本较低或与高校联合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的项目;要搭建好核心团队,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中检验成果。
来源:羊城晚报https://6nis.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20138/53299952.htmlisShare=true&xyt=1742307733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