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农垦火炬农场光伏板下种植的良姜长势良好
高校人才下沉到乡村解决农业技术难题
高校学生在田间开展实验
老旧校舍化身助农驿站,乡村振兴服务前移田头,科技人才下沉解决农业难题……湛江范围内正掀起一股校地合作热潮,这与徐闻县前山镇乡村振兴服务站(又称“牛哥驿站”)的校地合作实践密不可分。
过去三年里,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团队深扎徐闻,建设牛哥驿站,开启了“高校+政府+企业”的科技助农模式探索,写实乡村振兴“前山实践”,也让徐闻备受瞩目。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与湛江市、徐闻县深化校地合作,在徐闻县现代农业科技馆揭牌成立“徐闻县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粤西分院”,将“前山实践”升级为校地全面战略合作,徐闻即将成为湛江校地合作辐射粤西的农业科技平台。
造平台强化人才辐射能力
自2021年起,华南农业大学携手徐闻县,聚焦科技与人才服务的核心,以“牛哥驿站”为创新模式,在前山镇深耕细作,历经三年“前山实践”,成功激活了荒废26年的土地,共同打造出占地4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不仅推动了辣椒、良姜、菠萝等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探索出了一条科技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华南农业大学牛哥驿站徐闻总站负责人说:“这正是科技、人才赋能产业发展结出的硕果。”
如今,这片土地已蝶变为科技赋能农业的沃土,正朝着无人农场的建设方向发展。这一校地合作的典范在湛江地区引起了广泛关注,彰显了科技与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当前,前山镇的牛哥驿站徐闻总站,在住宿与试验设施方面尚存局限,难以充分满足科技与人才向更广泛领域辐射的需求。为此,创新中心应运而生。
当前在徐闻县现代农业科技馆成立的创新中心,是由华南农业大学与湛江市、徐闻县共建的区域性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其目标不仅局限于徐闻本地,更着眼于服务湛江,辐射粤西,与湾区形成对接,为区域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它还肩负着促进国际现代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重任。
创新中心作为牛哥驿站的延伸与拓展,其核心在于科技与人才。该平台聚焦于解决农业产业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致力于新质生产力的创造与催生新兴产业的兴起,与资源的整合、人才的汇聚,推动工程技术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在功能定位上,创新中心集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创业指导、产品展示、成果转化、品牌塑造于一体,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它不仅能够吸引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更向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学者敞开怀抱,共同组成一支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以弥补牛哥驿站现有资源的不足。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介绍,华南农业大学牵头成立创新中心,并在徐闻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粤西分院,是要把大学的创新力量引过来,扎根徐闻,面向湛江全域,辐射整个粤西地区,建成一个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即能服务于徐闻当地的农业产业,也把徐闻变成一个科技兴农的一线平台,将其打造成服务广东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中心未来将成为辐射粤西的一个枢纽,具备人才的调动的分配功能,将现代农业的高校力量,按需分配到粤西地区,把在徐闻田头转化的科技成果带到更多乡村中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姜峰说,创新中心建设完成后,将会进一步补充人工智能装备研发专家、食品加工专家、滩涂养殖及深海养殖专家、太阳能板下经济专家,进一步延伸当地农业链条。
强种业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校地共建创新中心,是对“前山实践”的一次新的探索,目的是高校中的新质生产力服务到田间地头,把问题解决在土地上,直接服务乡村振兴。
“现代种业是培育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之一,徐闻农业产业在这个方面存在着短板,需要学校派精兵强将尽快帮徐闻补上这个短板。”徐闻县委书记罗红霞说。
为此,创新中心需要思考如何将新质生产力牢牢贴紧徐闻农业产业链的攸关位置,以解决徐闻现代农业及相关产业存在的科技、人才两大短板问题的迫切需求。当前,华南农业大学有23个学院、98个专业,并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牵头多个项目,在对接国际农业技术方面充当着南方桥头堡作用,这与徐闻当前及未来的农业发展需求非常匹配。
姜峰介绍,创新中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要求,由创新实验室、创新试验基地、创新成果示范基地三大部分构成,以打造徐闻“热带水果”“徐闻良姜”“北运蔬菜”“秸草养殖”“近海渔业”等五个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作为首要的创新任务,每个百亿级农业产业均按全产业链发展要求分别设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目标。
目前,平台计划打造前山、下桥种业基地、迈陈、南山四个创新试验基地。建立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菠萝健康种植示范基地、蔬菜健康种植示范基地、食品加工示范基地、无抗养殖示范基地、太阳能板下经济开发示范基地共6个标准化创新成果示范基地,整体构成创新架构,促进徐闻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还有展示创新成果、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辅导返乡青年与退役军人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特色农产品品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智慧农业装备研发等七大功能要素布局。严谨科学的创新架构,将织牢徐闻现代农业的发展网络,把新质生产力贴紧生产链条,有力促进产业升级、培育产业集群,进驻创新中心的专家、研究生,均聚焦徐闻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加快徐闻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在今年徐闻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加快建设海洋强县的发展目标,突出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三个方面,打造“海上新徐闻”。
而这与创新中心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未来华南农业大学与徐闻经此平台,将可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发挥创新中心平台功能,聚焦农作物种业研发、智慧农业装备研发、动物饲料及制剂研发以及现代渔业种业研发,集聚一批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把龙虾、龙胆等渔业种业以及种植业种业等培育成新兴产业,集中力量在食品加工、海产品加工、智慧装备等做成特色优势产业,从而催生出具有活力的产业集群。
一线实践光伏板下藏着产业蓝海
徐闻县是广东省清洁能源产业的主战场。在徐闻广阔的田野、闲置的屋顶以及适宜的光照区域上,光伏板如银色盔甲般覆盖在红土之上,成就了当地独特的景观。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徐闻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推进了清洁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光伏板之上,为徐闻带来了阳光下的经济,但在光伏板之下,却也藏着一片产业发展的蓝海。
“徐闻土地辽阔,十分适宜发展光伏产业,在曲界、下洋、前山等地分布着大面积的光伏太阳能板,但大多数光伏板建立在红土之上,造成了一定的耕地浪费。”姜峰说,当前,徐闻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正计划吸引有关板下经济的人才,为光伏板下产业谋划出路。
光伏板下产业,有什么样的发展潜力?徐闻为什么需要这样的人才?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不断重视,农光互补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利用模式备受关注。光伏板下空间种植属于光伏地再利用,农场经营可不计地租成本,且大行间仍可实现机械化作业,耕作上与空地基本一致,光伏板对耕作效率和管理成本影响较小。
而早在2022年,广东能源友好五一农场光伏复合项目就已经在徐闻这片土地上开展实践,在并网发电的同时规划在光伏板下种植菠萝、南药、良姜等农作物,将大幅提升农光复合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同期配套毗邻“菠萝的海”外围景区,打造“农业种植+文旅体验场”的新时代徐闻“光伏+”产业,这在当时是广东省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项目。
近日,记者走进湛江农垦五一农场,这里的光伏板下生长着一片片良姜。作为“广东能源友好五一农场光伏复合项目”重要实施基地,这里2572亩的光伏用地面积中就有1200亩良姜种植在光伏板下。“高良姜基于其喜半荫蔽特性,因此与光伏产业的适配程度很高,光伏板下空间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湛江农垦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徐闻发展“光伏+农业”产业有着广阔的前景。
当前,按现市场行情,五一农场的光伏板下良姜产业平均收益预计达到年增收700元/亩,对外承包土地收益达到年增收200元/亩,大大提升了光伏板下的土地效益。
雷州的湛江农垦火炬农场同样结合“双碳战略”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光伏+农业”产业互补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光伏+高良姜”790亩,探索“光伏+南瓜”170亩,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地多产的绿色多效发展。据统计,2023年,火炬农场已累计发展“光伏+高良姜”790亩,高良姜收获面积43.6亩,总销售额达到56.68万元,扣除成本后实现净利润4.47万元,亩均净利润达到1000元。
(来源:南方日报)